欢迎来到 - 考过了 - http://www.kaoguole.com !
考试导航


您的位置: 考过了中小学教学小学家长专区心理行为语言孩子没有申辩能力 -- 正文

孩子没有申辩能力

[10-16 17:48:55]   来源:http://www.kaoguole.com  心理行为语言   阅读:9446

概要:,小闯益发语无伦次:“刚才,大家都在看书……我也想看……玻璃不知怎么碎了……不是我……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碎的。”“那你看见是谁打碎的?”老师明显在压着火气。“好多人呢……”,小闯瞟了一眼远远地冲他挤眉弄眼的几个哥们儿,“我没注意……。”这话说得显然很没底气,方圆一米内就他这么一个“目击者”。“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男子汉就要敢作敢当。”老师的话很重,语气冷而硬。小闯血往上涌,觉得喉头发堵,抬头看了一眼老师,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终于很泄气地低下头,心里叹了口气:反正每次都是这个样子,认了吧。眼泪就吧嗒吧嗒地落了下来。看到小闯流下“悔痛”的泪,老师对于自己的教育效果比较满意,拍拍小闯的肩表示安慰,又语重心长地教育了小闯一番……而小闯此时心里在想:妈妈知道这件事一定又是“恨铁不成钢”状,妈妈“常有理&rd

孩子没有申辩能力,http://www.kaoguole.com

孩子没有申辩能力

小闯上小学四年级了,一点也不快乐,因为他总是莫名其妙地闯祸,莫名其妙地被老师批评,被家长数落,被同学嘲笑。小闯很想和他那些哥们儿搞好关系,凑热闹,讨好他们,可是每次大家玩着玩着闯出了什么祸,最后不知怎么地,所有的错都会落在小闯一个人头上。就拿昨天课间来说,一帮人拥在窗前抢着看一本游戏书,小闯也想挤进去看看,就那么拥来拥去的,一声脆响,玻璃碎了。一瞬间,呼啦一下人全跑了,只剩下呆若木鸡的小闯、一地玻璃和走廊那边满脸怒容越走越近的班主任老师。看着老师满脸的“现场抓获,看你如何狡辩”的神情,小闯益发语无伦次:“刚才,大家都在看书……我也想看……玻璃不知怎么碎了……不是我……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碎的。”“那你看见是谁打碎的?”老师明显在压着火气。“好多人呢……”,小闯瞟了一眼远远地冲他挤眉弄眼的几个哥们儿,“我没注意……。”这话说得显然很没底气,方圆一米内就他这么一个“目击者”。“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男子汉就要敢作敢当。”老师的话很重,语气冷而硬。小闯血往上涌,觉得喉头发堵,抬头看了一眼老师,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终于很泄气地低下头,心里叹了口气:反正每次都是这个样子,认了吧。眼泪就吧嗒吧嗒地落了下来。看到小闯流下“悔痛”的泪,老师对于自己的教育效果比较满意,拍拍小闯的肩表示安慰,又语重心长地教育了小闯一番……

而小闯此时心里在想:妈妈知道这件事一定又是“恨铁不成钢”状,妈妈“常有理”,即使她相信了小闯的话,最后也会说“那你干嘛非去凑这个热闹?你躲得远远的,这个事不就落不到你头上了吗?遇事不要总强调客观理由,多想想自己哪做得不好,老师也是为你好……”反正得直说到小闯做“心服口服”状为止。

还有同学们,这又是一个笑料,他又成功地充当了一回他们眼中的“冤大头”,这次不知会笑话他多久,估计得等他下次“出丑”时这件事才会过去。当然了,即使他什么事也不惹,那几个调皮哥们儿也会藏起他的书、往他凳子上洒点水……惹他出点事儿,他们最喜欢看他“出了事”笨嘴拙舌、语无伦次、满脸通红、急赤白脸地为自己辩解又辩解不清的那个傻样。

老师的话,小闯当然一句也没听进去,他只觉得憋得慌,想发泄,只觉得上学越来越没劲。

小闯的表现是一种容易被家长教师忽略的孩子所应有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有些家长好教师会认为孩子不申辩是乖顺的表现,或者说孩子本来就没理,也没什么可申辩的。即便是有理,孩子也试图申辩,有些家长、教师也未必有耐心听。而且,孩子嘛,难免有时撒娇、耍赖、任性,于是,这本来有理的申辩会被有些家长、教师先入为主地列入耍赖、狡辩之列,甚至会斥之“无理取闹”。殊不知,孩子是最怕被冤枉的,岂止孩子,大人不也如此吗?尤其怕有理说不清,更可怕的是平时很多事情自己的确没理,也就罢了,可偶尔有理了,而且理由很充分,却申辩不清了,那种感觉真的很受伤!大人也就罢了,承受能力毕竟要强一些,而孩子,其受伤程度与年龄是成反比的,年纪越小,遇到这种情况受伤越重,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心理、性格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拥有正常的申辩能力,能够较为平静、条理清楚地为自己的某种行为进行解释、辩护,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基本能力,应该引起家长、教师的重视。

培养孩子的申辩能力,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方法1:摘要叙事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不会申辩的孩子。不会申辩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不清楚一件事,要想改变这类孩子,需要家长极大的耐心,在孩子向家长叙述一件事时,家长要表现出对这件事的兴趣,倾听孩子的叙述,听不懂的地方不妨打断一下,进行追问,自然地提醒孩子这个环节很重要,他有必要说清楚,否则别人会听不懂。家长打断孩子的次数不宜过多,要循序渐进。

如果孩子不主动向家长说,家长就要创造这种机会。例如孩子看了一场电影,家长可以表现得很有兴趣请他给你讲讲;孩子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了,回来你可以问问发生什么事了等。有些孩子叙事特别简洁,“还行”、“挺好”、“凑合”,三言两语就不说了,这可能怕家长知道太多他们的“秘密”,不愿意说,家长也不必勉强。要找他们有兴趣的事情来说:同学之间的趣事、篮球、漫画、电子游戏、外出旅行见闻等,他有兴趣才会愿意说,才想讲清楚,家长要善于抓住这样的事情,锻炼孩子的叙事能力,通过倾听、追问、相互补充,锻炼孩子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下一步就要锻炼孩子对叙事做摘要了,即在叙事过程中有意识做出取舍,从而表现出自己对于这件事的倾向性。例如,孩子给家长讲班中某两个同学之间发生的纠纷,孩子讲完后,家长可以这样追问:“那你觉得谁做得对呢?”无论孩子倾向于哪一边,家长都可以继续追问:事件的哪些内容让你产生了这种倾向性。孩子重复或补充某个内容的过程,其实就是在锻炼他的摘“要”能力。如果孩子没有倾向性,家长也可以顺便评价一句:我觉得你也不是一点倾向没有,因为你在给我讲这件事时,有一个地方是那样讲的,给我的感觉是你更倾向于某某。通过这样的日常对话锻炼孩子的摘要叙事能力。

只要孩子具有了摘要叙事的能力,在发生一些意外事件时,他会很自然地运用这种能力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为自己作出申辩。

◆注意事项:

¤ 在培养孩子申辩能力的同时,家长要尽可能冷静、客观地让孩子分清合理申辩和强词夺理之间的区别。在小闯这个案例中,孩子不申辩还有一种隐含的因素,就是不想出卖哥们儿,这不属于不会申辩的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况,家长还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好对症下药。

方法2:信心示范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胆小、怯懦的孩子。有些孩子不申辩是因为性格因素,具体说来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孩子是无论在家里外面都不敢申辩。对于这类孩子,家长的工作重心要放在家里。家长对于孩子做出任何判断前,一定要习惯性地先听听孩子的意见,耐心倾听孩子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如果孩子说得有理,家长就要改变自己的判断或决定,给孩子自信心。家长自身也要有“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家里新买的房子墙体出现裂痕,家长就要当着孩子的面通过找物业管理、开发商、消费者保护协会等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不卑不亢,正当维权。当孩子在家中获得了勇气和自信后,他就会尝试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大胆申辩,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权益、利益不受侵犯了。

[1] [2]  下一页


标签:心理行为语言心理行为语言知识小学家长专区 - 心理行为语言

《孩子没有申辩能力》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作文指导| 课件试题教案| 中小学教育| 职业考试| 范文写作